进口煤大增,对我国用煤安全影响不大
煤炭资讯网 2023/9/18 9:38:02 要闻
如此明显的进口增量,下一阶段未必会延续。基于此,不必担心进口煤对我国用煤安全造成冲击。
海关总署9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8月,我国进口煤炭4433.3万吨,较去年同期的2945.6万吨增加1487.7万吨,增长50.51%;较7月的3926万吨增加507.3万吨,增长12.92%。今年前8个月,我国共进口煤炭3.06亿吨,同比增长82%。
今年以来,我国煤炭进口量一直维持较大增幅。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1-7月,我国进口煤炭已达2.6亿吨,而去年全年,进口煤炭总和为2.9亿吨。增量从何而来,流向哪去?
海外煤价走低带动进口
事实上,上半年国内原煤供应能力并未减弱。按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口径,1-6月,我国煤炭产能继续释放,原煤产量完成23亿吨,同比增加约9700万吨,增长4.4%。尤其迎峰度夏期间,全社会存煤维持高位。自产煤不少,为何还会出现大量进口?
易煤研究院总监张飞龙告诉记者,首先是受国际能源形势变化的影响。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国际能源价格一度飙升,加上多国抢煤态势,海外煤炭价格一度高涨。也正因此,去年我国煤炭进口态势较为低迷。“到了今年,海外煤炭价格持续走低。比如4、5月,欧洲市场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跌破100美元。而当时,国内煤价正处在高位,有些进口煤甚至比我们签的长协煤还便宜,价差成为带动进口的主要原因。”
“性价比是决定性因素。”福建某电厂负责人告诉记者,“去年那个价格,很多电厂直呼‘要不起’‘越发越亏’。今年电厂采购时更注重价格优势,在2022年进口基础较低的基础上,增幅明显。”
数字更有说服力。以今年7月为例,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进口动力煤共计3091.3万吨,同比增长96.17%,创2012年以来同期新高。1-7月,累计进口量同比增长高达97.85%。“除了印尼、澳大利亚等稳定来源,今年还出现非主流货源。”中国煤炭市场网副总裁、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理事李学刚解释道,“来自南非、加拿大、哥伦比亚的煤炭,过去没有,今年全部来了。”
仅对部分区域影响强烈
煤炭在我国发挥着主体能源的作用,进口量大,会不会影响能源安全保供和兜底?在张飞龙看来,答案是否定的。“进口煤体量再大,本身占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份额也不到10%,整体冲击没那么大。”
上述福建某电厂负责人表示,其所在的电厂属于煤电联营性质,煤炭由集团公司统一调度,进口量基本也按照年度计划均衡采购,因此未发生特别大变动。“相比之下,进口煤对沿海局部区域、部分电厂的影响要大得多。”另一位来自海南某电厂的人士告诉记者,该厂对进口煤的需求主要由机组选型决定,今夏进口量比较稳定。“我们本来就是掺烧,需要约30%的印尼煤作为搭配,这个比例是固定的。加上有长协煤做保障,进口量并没有大增。据我了解,增量主要出现在地方电厂,或者说长协执行不是很到位的地方。”
据记者了解,我国每年进口的煤炭约75%流向东南沿海地区,进口煤亦是这些区域电厂的重要补充。“1-7月,进口动力煤增加了1亿多吨,对比之下,沿海八省电煤消费只增加了不到2330万吨,供给端的强力增加对沿海市场冲击强烈,造成了供大于求的格局。”李学刚称,由于进口量主要在沿海市场,对内陆煤市的影响相对弱化。
其中,对沿海现货市场的冲击尤为明显。李学刚认为,进口煤超预期增加,重创沿海地区现货动力煤的贸易生态。“对煤炭进口商来说,低价是非常友好的价格。沿海地区煤价反转太快,进口商自己也踩不准节奏,今年以来这部分亏损面已超过90%。”
进口增量未必会延续
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,如此明显的进口增量,下一阶段未必会延续。基于此,不必担心进口煤对我国用煤安全造成冲击。
李学刚分析,从国际市场看,俄乌冲突发生后,对全球煤炭乃至能源贸易的重构尚未完成,我国进口煤大增,更像是重构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事件。下一步,国际煤炭市场能否支撑我国长期保持较大的进口体量,目前存在不确定性。再看国内市场,近五六年来,我国海运煤炭贸易进口量,稳定保持在世界煤炭海运贸易的1/5左右。直至今年上半年,该比例已升至26%以上。“原来一年大概进口3亿吨,高峰时能达到3.2亿吨,今年进口量预期可能在4.4亿吨左右。后期能不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量,同样有待观察。”
鄂尔多斯煤炭网分析人士吴文静撰文称,下半年,随着欧洲、日本、韩国、印度等市场进口煤量增加,海外煤炭价格很可能止跌上涨,促使我国煤炭进口成本压力大幅增加,对国内市场形成支撑。今年四季度,迎峰度冬、电厂囤煤及冬季取暖负荷提高等因素,将带动国内煤炭需求再次提振,叠加周边国家需求回暖,我国进口煤量环比增长速度有望逐渐收窄。
“其实,迎峰度夏即将结束,现在已经能看到下降趋势了。”张飞龙表示,随着海外煤价回升,国内外市场煤的价差正在收缩,进口煤优势随之减弱。“夏季用煤高峰接近尾声,电厂采购需求低迷,部分煤种到岸价格与国内煤价甚至出现倒挂,由此很可能引发进口边际减量。”
作者:朱妍
来源:中国能源报 编 辑:也禾
声明: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(本网通讯员除外)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